培育100余名生物醫藥技術經理人,對接國內外高校超1800項科技成果,促成100余項校企合作30余個項目轉化……在成立一周年之際,全國高校生物醫藥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蘇州)(簡稱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交出了一份振奮人心的創新答卷。
作為教育部與江蘇省共建的首個專業化技術轉移平臺,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以創新藥+醫療器械雙輪驅動,打造“原創成果→概念驗證→中試試驗→規模生產”全鏈條高校技術轉移模式,搭建起連接實驗室與市場的高速通道,讓高校科研成果加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為長三角生物醫藥產業注入強勁創新動能。
聚焦核心要素,夯實轉移轉化服務保障基礎
人才、平臺、金融是技術創新與成果轉化的三大核心要素,三者協同共同推動技術向產業化邁進。
成立之初,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即明確了推動技術轉化“專門化、專職化、專業化”的建設方向,以及“培育專業人才、服務高校創新、促進成果轉化”的核心思路。
在專業人才方面,分中心重點打造高素質、專業化的技術經理人隊伍,舉辦6期培訓班,重點培育百余名生物醫藥技術經理人,切實打通了技術從發現到轉移轉化的“最后一公里”。
在平臺建設方面,分中心依托現有公共技術服務平臺,重點聚焦高校需求布局9大核心平臺,以“投用一批、在建一批、規劃一批”的階梯式發展,形成“園區大生態+中心小閉環”的雙輪驅動,為高校成果轉化夯實基礎。目前,中心已投用4個核心平臺,并將持續賦能高校成果轉化能力建設。
聚焦研發資金難題,分中心設立2億元生物醫藥概念驗證基金,支持高校院所研究成果進行概念驗證,以更加公平公正的方式打通信任壁壘,為項目轉移轉化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創新模式機制,點亮成果轉移轉化最優路徑
高校是科研創新的策源地,也是科技成果的富礦區。如何識別其中有意義、有價值的項目?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以技術經理人+項目專員的“1+1”模式為高校匹配專職對接團隊,根據項目成熟度分批次對接溝通轉移轉化需求,通過專業“發現”機制拓寬高校轉移轉化通道。
南京醫科大學李飛教授團隊的科技成果曾一度被“束之高閣”。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的技術經理人團隊主動介入,提供全維度專業服務。一方面從成藥性評估、知識產權布局、市場價值研判等核心維度出發,為項目量身設計技術轉移與成果轉化路徑;另一方面積極籌措關鍵資金,全力推動項目臨床前研究。在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的助力下,蘇州緣聚醫藥科技有限公司與南京醫科大學簽訂“右崁醇酯相關創新藥物”專利轉讓協議,最終以5000萬元的合同金額,實現了這項科技成果從“實驗室”到“產業端”的高效轉化。
事實上,此類驚喜轉變并非個案。依托專職對接團隊及定點大學的駐蘇轉移轉化辦公室,分中心常態化開展優質項目對接,目前已對接國內外46所高校,收集生物醫藥領域科技成果1800余項,初步篩選高質有效成果800余項,遴選概念驗證入庫項目200余項,其中40余項進入到分析和成果轉化路徑設計階段。
在轉移轉化過程中,分中心創新探索高校專利“先使用后付費”模式,打開“技術轉化+投資交易”的新通道;推出“以賽代培”等機制,為高校科研項目提供最高200平方米免租支持、孵化器免租支持以及最高50萬元概念驗證資金支持。
從源頭“發現”,到全過程服務“加持”,分中心用一項項創新舉措,探路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的更優模式,累計促成超100項校企技術合作,意向合作總額超4.3億元。
深度融合發展,營造協同創新更優生態
日前,一場由蘇州市科學技術局主辦、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等單位聯合承辦的2025蘇州高級技術經理人(國際技術轉移)特訓班在園區舉行。活動以技術經理人為切入口,架起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破壁“橋梁”。
融合發展、協同創新,是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戰略,也是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的關鍵路徑。在服務高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過程中,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積極參與和舉辦各類產學研會議活動,充分發揮自身紐帶作用,聯動優勢高校和創新資源,推動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科技創新與金融創新深度融合。
在BioMatch系列活動中,分中心聚焦園區重點特色產業,推出抗體藥物、生物制造、AI+等細分領域專場,采用“路演展示+深度洽談+專家點評”三位一體的形式,為校企攜手創造更多元化的交流場景。9場BioMatch系列活動輾轉北京、杭州、蘇州等多個城市,既具創新濃度又兼覆蓋廣度,營造了濃郁的轉移轉化生態。
分中心還與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江蘇銀行等多家銀行合作成果轉化相關業務,與人保財險蘇州分公司合作推出全國首個針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的專屬保險產品——“園研保”,在金融、保險領域為高校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全程護航。
一年來,蘇州生物醫藥分中心以產學研協同為筆,以成果轉化為墨,在蘇州生物醫藥產業版圖上寫下了堅實的開篇。站在新的起點,分中心將繼續深耕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推動更多前沿成果“落地生金”;立足蘇州、輻射長三角、鏈接全球創新資源,在構建開放協同的生物醫藥創新生態中主動擔當,助力我國生物醫藥產業實現從“跟跑”向“領跑”的跨越!
編輯 顧雅芳
2025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