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中國(江蘇)自由貿易試驗區生物醫藥全產業鏈開放創新發展方案》成功獲得國務院批復并正式發布。“一粒藥”如何貫通從實驗室到市場的“全鏈條”改革?重大“制度創新”將如何轉化為多重民生紅利?
9月16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深度解讀該方案背后的“首創性”與“集成性”,以3個關鍵詞勾勒出江蘇生物醫藥產業開放創新的新藍圖:從實驗室研發到臨床使用全流程加速,讓“好藥”研發、通關、使用環節實現“全程綠燈”;從全球高端人才到跨境數據資源自由流通,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掛上外籍專家號……這場覆蓋全鏈條的改革實踐,讓“江蘇造”創新藥離市場更近,折射民生溫度。
方案解讀:三大關鍵詞錨定“全鏈創新”
作為江蘇自貿試驗區自設立以來獲批的首個國家專項方案,該方案以“全鏈條改革、制度型開放、高水平創新”為核心骨架,系統構建起覆蓋生物醫藥產業研發、生產、流通、使用全周期的創新體系,每一個“關鍵詞”都精準破解產業發展痛點。
“一條鏈的改革,貫通了6方面18項政策集成。”省商務廳廳長司勇介紹,方案從增強研發創新能力、提升審批服務水平、構建生產流通體系、完善采購使用政策、加大要素保障、守牢安全底線6個領域,細化18項舉措,核心目標是為國家探制度、為江蘇賦動能、為企業解難題。
“全鏈條改革”立足優勢精準破局。江蘇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占全國1/8,創新藥獲批數占1/3,均居全國首位。改革直擊全流程堵點:研發端爭取仿制藥立卷審查試點,加速在研、在產仿制藥上市;制造端開展分段生產,蘇州企業測算可省30%固定資產投入;流通端拓展特殊物品監管,C類物品風險評估時限從20個工作日大幅壓縮;使用端取消創新藥掛網門檻,讓“新藥”更快抵患者。
“制度型開放”優化全球資源配置。司勇解讀表示,外籍人才持權威國際職業資格證明,到江蘇自貿試驗區來工作,可直接參照標準認定相應職稱,無需再逐級報考國內的職業資格;境外醫師可在自貿試驗區內醫療機構短期行醫,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掛到外籍專家號,享受境外醫療服務;數據出境負面清單管理將評估流程縮短30%—50%,打通研發數據跨境通道。
“高水平創新”瞄準前沿筑基。聚焦基因與細胞治療、腦科學等“新賽道”攻關核心技術,支持企業參與相關標準制定;打造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亞洲最大基因測序矩陣等平臺,形成特色產業集群;引導企業入上市后備庫,鼓勵發行信用債等,拓寬融資渠道。
“省科技廳圍繞科技攻關、平臺建設、企業培育、創新生態等方面進行全鏈條設計,力求發揮好科技引領作用,支持江蘇自貿試驗區打造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高地。”省科技廳副廳長劉波在發布會上表示,具體來說,研發側,明確將支持發展“AI+生物醫藥”列入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鼓勵運用AI等先進信息技術,開展基于新結構、新靶點、新機制的創新藥研發,實現降本增效;能力側強化國家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優化自貿試驗區省級平臺布局;主體側支持企業主導產學研協同,完善投早投小等科技金融政策,營造“熱帶雨林”式開放創新生態。
改革亮點:精準破解產業發展梗阻
細看《專項實施方案》,以問題為導向貫穿始終,在流程效率、資源配置、創新生態等關鍵領域實現突破性進展,讓政策紅利真正看得見、摸得著、用得上。
“這次《專項實施方案》從醞釀之初,就堅持以解決企業的困難訴求為制度創新的出發點和突破口。文件的起草過程,就是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的過程。”司勇舉例,方案第9條“進出境實驗動物監管模式改革”便源于企業困境。省內一家基因工程小鼠企業,其攜帶人類基因的實驗小鼠是新藥研發關鍵模型動物,因攜帶人類遺傳物質,此前需接受特殊物品與實驗動物出口雙重監管,通關耗時久。但小鼠生命周期短,常未完成監管就長成成年鼠,喪失實驗價值。針對此問題,方案明確這類小鼠出口僅按實驗動物監管,出口通關時間可減少50%左右,精準破解了企業出口難題。
流程效率的“減法”換來了產業活力的“加法”,而生物醫藥產業對時間的敏感度更遠超普通行業。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安全總監于萌介紹,《專項實施方案》中涉及藥監領域的政策措施共13個方面34條,數量超過政策措施總量的一半,其中包含了國家藥監部門給予江蘇的一批突破性、領先性政策支持,含金量極高。例如,開展原料藥分段生產試點,有利于江蘇原料藥產業優化資源配置、做大做強,并吸引有分段生產訴求的企業及項目落戶;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境內商業化生產過程中使用本土人源性材料,將進一步加大外商投資醫療器械企業在蘇投資力度,增加落地產品數量。
南京海關副關長謝國柱介紹了通關便利化利好:“海關總署新印發的《進出境特殊物品生物安全風險分級管理工作規范》,對部分特殊物品風險等級進行調整細化。”風險等級方面,科研常用的無病原體血液、細胞等從A級調為B2級,審批有效期延至6個月可分批核銷;經滅活的組織切片從A級調為C1級,免于風險評估,出境B級特殊物品簡化評估流程。查驗比例上,B2級物品從100%批批查驗降至不低于30%,滅活組織切片降至不低于10%,C2級蛋白類產品實施智能審批,查驗比例入境10%、出境5%,通關效率顯著提升。
落地行動:精準施策確保改革見效
政策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江蘇將通過深化片區聯動、細化清單管理、強化部門協同,推動改革舉措從“紙上”落到“地上”,加速打造生物醫藥全鏈條開放創新的“江蘇樣板”。
片區聯動突出“特色化”,打造標志性成果。省商務廳(自貿辦)正聯合自貿試驗區三個片區,結合產業優勢制定落實舉措。年內力爭人類遺傳資源工作站落地,推動更多企業開展生物制品、化學原料藥分段生產試點。同時指導無錫、泰州等產業重鎮借鑒試點舉措,形成“核心引領、全域協同”的集群發展態勢。
清單管理突出“精細化”,釋放政策效能。“任務落地”清單明確責任與時限,確保18項舉措逐一見效;“訴求需求”清單對接企業痛點,動態優化政策;“復制推廣”清單加速經驗擴散,讓聯動創新發展區共享紅利。通過常態化調度,實現政策“精準滴灌”與“全面覆蓋”,釋放最大制度紅利。
部門協同聚合力,激活跨域聯動效能。省工信廳二級巡視員曹陽表示,將通過系列舉措凝聚改革動能:出臺生物醫藥集群專項方案,支持蘇州建設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培育高水平創新載體,推動組建創新聯合體攻關基因治療等關鍵技術,實現核心材料與設備國產化替代;深入開展“AI+”行動,推廣行業專用模型賦能產業各環節;舉辦對接活動,促進“四鏈”深度融合,讓制度創新真正轉化為產業升級的動能與民生改善的溫度。
編輯 肖坤霞
2025年9月17日